
蟹壳呈清泥色,平滑而富有光泽,脐部洁白晶莹,蟹腿绒毛分布密集,蟹爪呈金黄色,前足呈淡黄色,个大体肥,蟹膏饱满,呈半透明状,蟹肉有甜味,同时其雄蟹和雌蟹的理化指标均较高,其中粗蛋白质含量雄蟹大于等于17%,雌蟹大于等于19%,粗脂肪含量雄蟹大于等于7.5%。雌蟹大于等于9.5%。

宿迁市泗洪县半城镇、龙集镇、宿城区中扬镇、泗阳县卢集镇、高渡镇、裴圩镇,淮安市淮阴区韩桥乡、赵集镇、洪泽县西顺河镇、盱眙县管镇镇、鲍集镇、官滩镇等12个乡镇向洪泽湖湖心延伸1-5?水域,包括圣山湖、古山河入湖口以东及向南延伸至高渡咀、高渡咀向南至张福河、老濉河入湖口以东至勒东洼以及管鲍水域。地理坐标为东经118°14′59″~118°52′03″,北纬33°04′23″~33°38′08″

洪泽湖大闸蟹出生于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;垂青于名家,李白、苏发、陆龟蒙等文人墨客不惜笔墨;供奉于帝王,隋炀帝杨广、宋高宗赵构赞为食中上品;记载于名著,《庄子》、《西游记》的古老传说,使其具有与生俱来的明星气质和厚重的文化内涵。
关于洪泽湖大闸蟹的传说最早起源于远古时期,广为流传的有洪泽湖蟹“H”图案的来历。传说大禹在洪泽湖老子山治淮成功后,要离洪班师,但又担心水怪再出来兴风作浪。于是,大禹把自己用于挖渠通水的治水神器“耜”赐于洪泽湖湖大闸蟹,大闸蟹把“耜”背在背上,此后,洪泽湖上一旦有水怪兴风作浪,大闸蟹就驼着耜出来镇妖。日子久了,耜慢慢长在了蟹背上,与蟹融为一体,从此以后,洪泽湖里的蟹以及它的子子孙孙,身上都背着这形似“H”的标记,而这个“H”,又是洪泽湖的“洪”和品质好的“好”字头一个拼音字母H的天然巧合。
据记载,隋炀帝开辟运河到扬州游玩,一是为了看琼花,另外就是吃洪泽湖大闸蟹。当苏北地方官员把洪泽湖大闸蟹进贡上去,隋炀帝一看到螃蟹非常高兴,亲自将螃蟹的背壳擦干净,将用金子剪的龙凤图案贴到螃蟹的背壳上.称之为鎏金龙凤蟹。洪泽湖大闸蟹在明朝时就已成为朝庭贡品,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幼时就非常喜食洪泽湖螃蟹,常与小伙伴下湖捉蟹,后来入主京城,每至中秋、重阳,淮安府官员必挑选极品大蟹进贡进京。
洪泽湖大闸蟹古时就影响宽泛。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在其《归田录》中写道,淮人通过器皿腌制螃蟹、醉螃蟹,能够保持较长时间仍然很好吃,古人就用这种方法将洪泽湖大闸蟹运往大江南北。
李白《月下独酌》日:“蟹螯即金液,糟丘是蓬莱。且须饮美酒,乘日醉高台。” 1941年5月5日,新四军张爱萍师长在《平定洪泽湖》中写到,“蜴乌红天炀红泊,渔歌满湖鱼满船”。
洪泽湖湖区一带居民自古就有吃螃蟹的习俗,每到中秋,家家户户必食螃蟹,清蒸螃蟹,螃蟹烧豆腐,蟹黄包子等历传千年而不衰。


